月儿圆月儿圆月亮上面有神仙是什么歌(中秋月儿圆)

古朗月行

月儿圆月儿圆月亮上面有神仙是什么歌(中秋月儿圆)

唐·李白

小时╱不识月,呼作╱白玉盘。

小时候不认识月亮,把它叫作白玉盘。

又疑╱瑶台镜,飞在╱青云端。

又怀疑是瑶台仙镜,飞落在高高的天空中。

仙人╱垂╱两足,桂树╱何╱团团。

月中的仙人垂挂着两只脚,桂树长着圆圆的树冠。

白兔╱捣╱药成,问言╱与╱谁餐。

玉兔捣成的仙药,到底是给谁服食的。

蟾(chán)蜍(chú)╱蚀(shí)╱圆影,大明╱夜╱已残。

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,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。

羿昔╱落╱九乌,天人╱清╱且安。

后羿射下九个太阳,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。

阴精╱此╱沦惑,去去╱不╱足观。

月亮已经沦没迷惑不清,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。

忧来╱其╱如何,凄怆(chuàng)╱摧╱心肝。

心怀忧虑无可奈何又不忍一走了之,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。

背景

这是一首乐府诗。“朗月行”,是乐府古题,属《杂曲歌辞》。李白采用这个老题目,就在前面加了一个“古”字,故称《古朗月行》,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。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。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,宠幸杨贵妃,权奸、宦官、边将擅权,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。诗中“蟾蜍蚀圆影,大明夜已残”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。

赏析

前四句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,以“白玉盘”、“瑶台镜”作比,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;五至八句写月亮的升起,用古代神话传说的月中有仙人、桂树、白兔,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。九十两句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,继而沦没变得晦暗不明,传说月蚀就是蟾蜍(癞蛤蟆)食月所造成。后两句表现诗人的感慨和希望,希望有像射日的后羿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。最后四句表达诗人心中为月亮的沦没而感到忧愤不平,虽然无可奈何又不忍一走了之,内心矛盾重重,忧心如焚。

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,通过丰富的想象,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,以及强烈的抒情,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。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,富有魅力,发人深思,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、清新俊逸的风格。

注释

1、呼作:称为。

2、白玉盘: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,过去富贵人家使用的用白玉制成的盘子。

3、疑:怀疑。

4、瑶台:古人想象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,是一种雕饰华丽、构造精美的楼台。

5、仙人垂两足:传说驾月的车夫,叫舒望,又名纤阿。

6、团团:即圆圆的形状,指树冠的形状。

7、白兔:神话传说中有白兔在树下捣药的说法。

8、言:语助词,无实意。

9、与谁:一作“谁与”;餐:吃,此处指服用。

10、蟾蜍: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,因此古文常以“蟾蜍”指代月亮。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。

11、圆影:指月亮。

12、羿: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。

13、乌:即日,《五经通义》:“日中有三足乌。”所以日又叫阳乌。

14、天人:天上人间。

15、阴精:指月,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月者,天地之阴,金之精也。”

16、沦惑:沉沦迷惑。

17、去去:远去,越去越远。

18、凄怆:悲愁伤感。

作者

李白(701─762,61岁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,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)。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。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(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)。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(今四川省江油县)的青莲乡。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。青年时期,开始漫游全国各地。天宝初,因道士吴筠的推荐,应诏赴长安,供奉翰林,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。但因权贵不容,不久即遭谗去职,长期游历。天宝十四年(755)安史之乱起,他隐居庐山,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。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。永王兵败被杀,李白坐系浔阳狱,第二年长流夜郎,途中遇赦。晚年飘泊于武昌、浔阳、宣城等地。代宗宝应元年(762)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。

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其人爽朗大方,爱饮酒作诗,喜交友。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《行路难》《蜀道难》《将进酒》《早发白帝城》等多首。李白所作词赋,宋人已有传记(如文莹《湘山野录》卷上),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,“李白词”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。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、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。

附记

李白生平事迹详述:

出生(公元701年) 西域碎叶城(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托克马克城),其父经商,家境优渥,不折不扣的富二代。

五岁(公元706年) 随其父迁居剑南道绵州彰明县(今四川省江油县)的青莲乡,号青莲居士的由来(也有说生于蜀长于蜀)。

25岁前(早年时期)蜀中(四川)长大就学漫游,五岁诵六甲,十岁观百家,十五岁颇有才名(天赋型选手),十八岁隐居大匡山读书并游学。但碍于“政审”通不过无法参加科举考试,只能“曲线报国”通过结交权贵获得引荐当官(从政的唯一道路)。于是20岁写《大猎赋》献于益州大都督府长史(成都二把手苏颋)被婉拒,回山后写下《冬日归旧山》发誓好好学习。

25岁(公元726年)第一次出蜀辞别家乡,正式开启青年时期全国漫游之旅并坎坷求职之路。先拜见渝州刺史李邕(重庆一把手)未受待见,写下《上李邕》,后沿长江而下途经江陵、洞庭、金陵、广陵、会稽山阴等多地,游仕散尽千金(三十万金)却未果,后于扬州穷困潦倒。

26岁(公元727年)第一次结婚,游历到湖北襄阳经孟浩然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圉(yǔ)师的孙女(官三代)入赘10余年,定居安陆,生活稳定,婚姻和谐育一子一女,11/12年后许氏于李白37岁左右(公元738年)去世。

29岁(公元730年) 继续求职写下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,堪称史上最强求职信,吹捧裴宽比做周公,但因被告诽谤失败。

30岁(公元731年) 前往终南山求见玉真公主并写下《玉真仙人词》因暴雨未得见,后到长安见过各大王公大臣均无果,暂时沉沦饮酒作乐写下《行路难》;后继续游历,嵩山问道、洛阳寻唐玄宗等等。后再入长安被贺知章赏识,又游历四方、离开家乡。期间旅行、喝酒、写诗始终贯穿其中。

38岁(公元739年)第二次结婚,南陵名家刘氏之女,同居后分手。《李翰林集序》中并未记载二人正式结婚,也有可能同居关系,或者结婚之后“合离”。

41岁(公元742年)入仕翰林院获封翰林待诏,陪侍皇帝左右。此次是经元丹丘、贺知章、玉真公主的联合引荐下获得唐玄宗礼遇,写下 《南陵别儿童入京》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的名句。但皇帝只欣赏他的才华,只让他作诗,与他的理想相去甚远,后因作《清平调》遭李龟年嫉恨又因才华斐然遭到各种排挤。

43岁(公元744年)放荡不羁的李白最终被唐玄宗赐金放还,结束了短短两年的仕途之旅。

44岁(公元745年)第三次结婚,长安离职后得赐重金,路过山东任城结识一当地妇人两人情投意合并结婚生子,期间置大批田产交由其打理,后长期云游在外。但好景不长,五年后宗氏不幸亡故。同年于洛阳遇到33岁的杜甫,开启了李杜的忘年之交,也成就了盛唐诗坛的“李杜”时代–天不生李杜,诗坛万古如长夜。后注册成为正式道士,继续云游四方。

50岁(公元750年)第四次结婚,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并相传因《梁园吟》被宗氏“千金买壁”而结缘,婚后赠情诗《秋浦寄内》等等。

55岁(公元756年) 安史之乱后第三年加入永王李璘幕府。永王兵败被杀,李白在浔阳获罪下狱。后被宋若思所救并成为其军中幕僚负责作诗(战地记者)。

58岁(公元759年) 长流夜郎(贵州桐梓),途中遇赦。顺江而下,写下《早发白帝城》,晚年飘泊于武昌、浔阳、宣城等地。

61岁(公元762年) 本欲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,却因病折返,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,著《临终歌》。

总结:

李白一生怀揣“追求功名,申管晏之谈,谋帝王之术”的政治梦想,大部分时候却是“一剑一酒一匹马,仗剑江湖走天涯。”的狂放不羁模样。一心为国效力却报国无门,虽然功名缘浅,却成就了“诗仙”之名,一生轻狂爱喝酒、交友、写诗、出游,整天游山玩水、寻仙访道却粉丝无数。直至今日锦绣诗篇仍流传千古,余光中有诗《寻李白》:“酒入豪肠,七分酿成了月光,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,绣口一吐,就半个盛唐。”

关注公众号:fuyeying88(长按复制)

本文来自作者:生活百晓生,不代表汇美部落立场!

转载请注明:https://www.huimeiktv.com/326083.html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我们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