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背景:
2019年春节日益临近,铁路春运抢票大战也日趋“白热化”。由于返乡车票“一票难求”,今年选择“反向春运”的人群大幅增加,春节去往大城市团圆渐成新风尚。
“反向春运”是充满智慧的改变
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网友 黄鹤楠
“反向春运”是个新鲜词,所谓“反”,就是跟以往不一样,不是年轻人返乡,而是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。尽管不少网民对“反向春运”持否定态度,觉得离乡在外就没了年味。但笔者觉得,春节,最重要的就是与父母团圆,只要一家人在一起,哪里都是家。这种“反向团圆”的方式可谓是在城市打拼的“80后”“90后”陪伴父母过年的一个“妙招”。
问题从来都是可以通过聪明才智解决的。当一条路难行时,何不反其道而行之,不但能够完美的解决问题,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可以说,春运不仅是一次人口大迁徙,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一面镜子。“反向春运”的出现,应该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的改变,值得我们肯定。
“反向春运”让家离我们更近
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网友 常小态
火车票“反向”打折让家离我们更近了。“反向”团圆带来的好处就是,一方面错开了回乡高峰。另一方面,铁路部门适时推出的“反向春运”火车票打折措施,也减轻了人们团聚的成本。
通过新闻得知,铁路部门综合考虑区域、时段以及出行时间等因素,实行不同时段、不同幅度的折扣,乘客出行将会有更多选项。从旅客角度看,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需求,选择打折车次来节约出行成本,如果时间和地点的约束性强,还可以选择降价幅度略低的车次满足自己的需求。可以说,以价格调整引导旅客错峰出行,鼓励人们“逆潮”而动,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,是“智慧春运”的体现。
“反向春运”符合时代发展
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网友 曹仕玉
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背景下,人们的观念也在更新。有人的地方就有家。无论是“正向返乡”还是“反向进城”,只要一家人能够团圆,能够一起吃顿年夜饭,能够话话家常,就是一个欢乐的“中国年”。
思考“反向春运”,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。“反向春运”,要进一步做好老人和孩子的安全保障,让他们的出行顺心、安心。候鸟人群数量庞大,说明城乡经济仍然存在较大差异,需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,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本文内容来源于时评作者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,征稿邮箱:cepl#ce.cn(#改为@)。
关注公众号:fuyeying88(长按复制)
本文来自作者:电商运营经验,不代表汇美部落立场!
转载请注明:https://www.huimeiktv.com/327868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我们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