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门锁钥是什么生肖(北门锁钥匙是什么生肖)

2018年10月26日,大名县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冀鲁豫交界区域魏州(大名府)文化学术研讨会,来自三省十县和邯郸市、濮阳市的史志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认真研究探讨。本头条号近期将陆续刊发专家发言和论文。

北门锁钥是什么生肖(北门锁钥匙是什么生肖)

作者简介:赵明宇,1970年出生于大名县后沙圪塔村。邯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,邯郸市小小说艺委会主任,《当代小小说》《大名府》杂志主编,大名县人民政府史志研究员,魏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。在海内外报刊发表作品2000余篇,获26个国家、省级奖项,出版作品集19部。供职于大名县府城文旅公司。

北门锁钥是什么生肖(北门锁钥匙是什么生肖)

在宋朝时期,大名府东靠沙麓山,南临黄河,西连太行,北抵契丹,是扼控中原的北大门。朝廷先后在这里设置河北路、河北东路,把大名府作为治所。那时候,省会城市大名府高楼林立,一派繁华,是当时的洞天福地。

寇准抗辽

北方的契丹人建立辽国,觊觎中原。辽国有的是风沙高寒,相比之下,四季分明的中原物产丰饶,实在令人垂涎。1004年,辽国国主驾崩,萧太后临朝,要壮壮国威,来个以柔克刚,野心勃勃地率兵南下,铁骑滚滚,直逼中原。

在冷兵器时代,跨马射箭的骑兵因为速度快,很有杀伤力,威风凛凛,所向披靡。战报传到东京汴梁,吓得宋真宗小腿肚子发软,让老太监击鼓撞钟,召集群臣商议退兵之计。众朝臣感觉危在旦夕,建议迁都南方,避开契丹锋芒,从长计议。或者向辽国求和,大宋朝国土广袤,不在乎一点土地,换得和平也值得。留得青山在,不愁没柴烧。

宋真宗心里明白,这是逃跑啊,还从长计议,计议个屁!可是契丹部队太厉害了,茹毛饮血,冷酷无情,一个个长得虎背熊腰,看着就吓人,一旦攻进汴梁,大宋朝山河破碎啊。

宋真宗犹豫之际,有人大喝一声:万万不可!宋真宗侧目一看,是宰相寇准。宋真宗问他,以爱卿之见,该当如何?寇老西儿从文官行列站出来,抑扬顿挫、铿锵有力地说:大名府是抵御辽兵的一道雄关,守住大名府,辽兵不能渡过黄河,我们就不用担忧;如果大名府失守,京城就危险了。我主万岁不如让副宰相王钦若去镇守大名府,设置天雄军,把虎狼之师拦截在黄河以北。

王钦若一听让自己上阵,心里咯噔一下,恨死寇老西儿了,你他妈的关键时刻让我干这活儿。宋真宗却像抓住了救命稻草,说好好好,就以寇爱卿之高见,王爱卿速速到大名府履任。

王钦若不敢抵抗皇命啊,带了几个亲兵壮壮胆子,硬着头皮来到大名。走一路,骂了一路寇老西儿。辽兵很快就兵临城下了,王钦若站在大名府北城墙上,只见黑压压一片盔甲闪亮的辽兵,头上戴着貂皮帽子,身上穿着虎皮袍子,饿狼一样把大名府围住了,刀枪的寒光刺得王钦若睁不开眼睛。王钦若觉着裤裆里湿乎乎的,一摸,原来是自己尿了裤子。他哪敢出城迎敌啊,就想了个“兵不血刃”的妙计,找来大名府的几个大仙,摆出香案,焚香祷告,舞剑做法,靠念咒来祈求神仙退兵,保佑大名府安然无恙。

消息传到东京汴梁,大宋朝的“精英”们乱作一团。他们知道王钦若的咒语根本就不管用,又开始摇唇鼓腮地劝说宋真宗放弃开封汴梁,把金銮殿迁到花红柳绿的江南。江南多好玩啊,空气湿润,鱼米之乡。宋真宗又拿不定主意了,看了看寇准。寇老西儿把胡子都气歪了,挺身而出,建议宋真宗御驾亲征,驻跸大名,到一线抵抗辽兵。

宋真宗愣住了,心说你把我送上战场啊?寇老西儿看出宋真宗的心思,分析利弊,慷慨陈词:敌人强,我们要比敌人更强。我主万岁亲自领兵出征,三军将士定会受到鼓舞,战斗力增强。而敌人远道而来,困乏疲惫,不堪一击。另一个办法,就是出奇兵,打乱敌人的计划,坚守阵地,而敌人的供给跟不上,是拖不起的。从疲劳和安逸的敌我形势来看,我们有必胜的把握。如果失败了,请万岁爷先砍了我的脑袋当泡儿踩,割下我的舌头喂狗。

大臣中的“逃跑派”还要坚持自己的观点,寇老西儿有些恼怒了:你们猪脑子啊?为什么要抛弃太庙太社,到边远的地方去呢?问题在于人心崩溃了,敌人乘势而入,天下还能够保住吗?养兵千日用兵一时,我们吃的是朝廷的俸禄,关键时候怎么能一跑了之呢?大敌压境,四方危机,我大宋只可进尺、不可退寸。进则士气备增,退则万众瓦解。

宋真宗还算有血性,听了寇准血气贲张的一席话,拍了一下龙椅,奶奶的,怕他个球!

宋真宗豁出去了,号令三军,兵发大名府。

辽兵是纸老虎。大宋官兵有皇帝助威,顿时英勇无比,一场恶仗打下来,大名府城北到处是辽兵的尸体,逃得性命的,丢盔卸甲,缺胳膊少腿儿。宋真宗在大名府城内建了行宫,准备长期住下去,与辽兵决一死战。

萧太后一看傻了眼,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,就主动向宋真宗求和服输。寇准递话给萧太后,咱们和好也行,但是你们必须归还燕云十六州。萧太后哪敢不答应啊,说好好好,依你。

可是关键时候宋真宗软蛋了一回,虽然胜了,感觉是自己幸运,听信王钦若的谗言,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,向辽国每年送银10万两,绢20万匹,大家相安无事。

打胜仗了还得给人家进贡!这叫啥事儿。王钦若洋洋自得地安慰宋真宗说,这是咱大宋朝心胸弘厚,高姿态。

担心辽兵再来骚扰,宋真宗又把关键的球踢给寇老西儿,让寇老西儿能者多劳,替他挡刀枪。寇爱卿,你干脆驻守在大名府吧,把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别人,朕不放心。

寇老西儿留在了大名府,摩拳擦掌地训练士兵,时刻提高警惕,保卫祖国。他把农民中的棒小伙组织起来,发展民兵预备队。他规定,河北民兵杀敌,官军要一呼百应,杀敌立功者,同样给予奖赏。他还携带钱物犒劳三军,出银30万两交给地方官,用来收购军粮,充实军资,打造了一支英勇无比的钢铁军团,誓死坚守大宋朝的北大门。

1006年,辽国使者到东京汴梁做国事访问,途径大名府,讥讽寇准,你这么大的才干,为何不在朝廷,却在地方供职?

寇老西儿不假思索地朗然大笑,神色自豪地说,大名府乃“北门锁钥”,非我镇守不可。意思是说,大名府这地方太重要了,是朝廷的北大门,不是一般人能守得住的,离不了我这把定海神针磨成的钥匙。

辽国使者听了,哑口无言。

寇老西儿觉着不解气,亲自书写“东郡股肱今右辅,北门锁钥古天雄”的对联,挂在大门口。

从此,大名有了“北门锁钥”之称。

后来,大名府百姓怀念寇准的功德,把他和韩琦、文彦博、欧阳修,连同唐代的狄仁杰一起,列为曾经在大名工作过的“五贤”,修建五贤祠,塑造五贤神像,享受大名人民的香火供奉。

北京大名府

宋仁宗庆历二年(1042年),辽国想再啃啃大宋这块肥肉。辽国虽是蛮荒之地,没有多少文化,却有锋利的刀箭和剽悍的战马。辽国爷们儿吃肉喝奶,膀大腰圆,耍心眼儿玩不过吃大米白面的汉人,打起仗来却毫不示弱。他们羡慕中原一带肥美的牛羊和漂亮的女人,擂响战鼓,再次南侵。

再说大宋朝廷,头戴乌纱帽的官员们,平日里蓄精养锐、争权夺利个个是行家里手,一听说打仗就想去WC。大家头抵头地嘀咕一番,惹不起,躲得起,要么讲和,要么西迁洛阳。“死”这个字眼挺可怕的,打仗就得死人,说不定哪一天轮到自己。家里刚纳了一个小妾,金钱美女、肥马轻裘的小日子过得正上瘾呢,可不能早早挂了。

这时候寇老西儿已经退休了,但是朝廷还有不怕死的人。曾经担任过大名知府的宰相吕夷简,提出了不同意见,主张以牙还牙。他说,大敌当前,不是躲的问题,咱们如果不抵抗就退到洛阳,辽兵不费刀枪渡过黄河,还会追击到洛阳。到那时候,城再高、水再深,也抵挡不住辽兵。这些年我在大名府没少跟辽兵打交道,发现辽兵骨子里欺软怕硬。如果我主万岁退守洛阳,无疑是向敌人示弱,不能彰显我大宋的国威。我的意见是,他敢来,咱就敢打,谁怕谁啊。

宋仁宗心说,滚一边去吧,你小子说得轻巧,那可是真刀真枪啊,辽兵多么残忍啊,打起仗来死拤,不跟咱讲客气。

看到宋仁宗赵祯左右不定,吕夷简又说,大名府是个要害地位,只要守住大名府,辽兵就过不了黄河,我大宋的江山、百姓无忧。现在有西京、东京、南京,如果把大名府建做北京,作为陪都,我主万岁移驾北京大名府,扼守这座铁打的雄关,一定能威震辽兵,打消侵犯中原的邪念。

联想到爹爹宋真宗,当年听了寇准的建议,打败了辽兵,宋仁宗就像打了鸡血,油然生出一腔豪气。吕爱卿,你真是太有才了,我堂堂大宋不能总是做夹尾巴狗啊。就以爱卿之见,来人啊,摆驾大名府。

一路南侵的辽兵闻听宋仁宗把大名府建为陪都,改名为北京,并且驻跸在那里,亲自为新组建的“北京大名府”揭牌儿,做好了迎敌准备,还效仿老皇帝的样子亲自上阵督战,就悄悄退兵了。

辽兵一退,吕夷简说,咋样,他们不敢来了吧?

宋仁宗乐了,吕夷简,你小子的主意不错,亏得我没听那帮王八蛋的混账话。哎,吕爱卿啊,大名府既然是陪都,就要按照京城的规制来建设吧,我看得把大名府建得威风一点儿,省得辽国再来骚扰。

宋仁宗一句话,财政拨款,大兴土木,10万两库银用于大名府的装修改造。那时候的四京,东京汴梁开封府,西京洛阳河南府,南京商丘应天府,北京大名府。而北京大名府的位置关乎朝廷安危,是军事重镇,又有淌金流银的大运河,还是经济重镇,在四京之中最为重要。

这一改造,固若金汤的大名府城可就热闹了。首先把宋太宗、宋真宗住过的行宫建成皇城,周长3里198步(1.83公里),再改建罗城,周长48华里206步。外城形状不规则,从空中俯瞰,像一个卧在地上的牛,所以又叫卧牛城。皇城布局仿照正都东京汴梁,共6门。罗城9个门,2个水关。皇城内有富丽堂皇的大殿、寝宫,外有鸟语花香的桃花坞,是一处风景旖旎的皇家公园。皇城南门外是驻扎御林军的军营,捍卫着巍巍皇城。皇城之外,商铺林立,楼宇对峙,商幌飘扬,叫卖声此起彼伏,一派繁华。

北京大名府有多繁华?《水浒传》中有“时迁火烧翠云楼”一折,描写了正月十五上元节之夜的热闹景象。那简直是不夜城,到处是酒楼和勾栏,把李逵看呆了。勾栏就是妓院,是达官贵人多、经济繁荣的象征。北宋时期取消宵禁,晚上可以出门玩耍,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摩肩接踵,流光溢彩,烟火闪烁,端的是歌舞升平的人间仙境。

北京大名府城虽然没有唐朝时期的魏州城庞大,却在平原上突兀屹立,东靠沙麓山、黄河,西有大运河永济渠,交通条件优越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水路、旱路都有,是扼控河朔、中原的咽喉地带。

这座城在北宋时期作为陪都70多年,雄踞黄河北岸,成为抵御辽兵南侵的桥头堡。城池规模宏大,气势巍峨,后来的河北路、河北东路等省级机关和大军区在这里驻扎,管辖3府、11州、5军、57个县。先后有寇准、文彦博、吕夷简、韩琦、蔡京五大名相在这里为官,苏辙、黄庭坚在这里工作,《水浒传》中的108条好汉,有6条好汉是大名人。这座城是梁山好汉最多的城,和宋江老家郓城县并列第一。

到了南宋初期,儿皇帝刘豫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,把都城建在了这里。虽然说刘豫名声很臭,让人捂鼻子,但是足以说明大名府在当时的经济地位和军事战略地位。得中原者,得天下;得大名府,才能入主中原。想在江湖上称霸,当老大,甭想绕过大名府。就像现在,想发大财开眼界,就得去北上广。

关注公众号:fuyeying88(长按复制)

本文来自作者:公众号作者,不代表汇美部落立场!

转载请注明:https://www.huimeiktv.com/329981.html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我们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